患儿反复抽搐,应该警惕这个病!

更新时间:2022-11-08 12:05:56作者:智慧百科

患儿反复抽搐,应该警惕这个病!


反复抽搐?警惕重症病毒性脑炎!

患儿,男,9岁,因发热4天,间断抽搐17小时以“重症病毒性脑炎”收入院,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8.9℃,发热时伴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体温可降至正常,共发热2次,近2天未再发热,17小时前患儿在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意识不清、双眼上吊、双上肢握拳、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抖动,伴口吐泡沫,伴小便失禁,隧来我院治疗。

入院后患儿处于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问之不能回答,但疼痛刺激可睁眼、肢体可蜷缩,再次抽搐两次,表现为双眼向左侧凝视、口角抽动,伴口吐白沫、心电监护示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遵医嘱给予止惊、抗感染、降颅内压、免疫调节等对症治疗。

何为重症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是什么?

病毒性脑炎(VE)是儿童常见、高发中枢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VE早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常于急性期1h-3d急起高热、头痛、呕吐、嗜睡以及频繁惊厥、抽搐等症状,并迅速出现昏迷、持续高热、意识障碍、烦燥不安、深反射亢进后减退,重症VE(SVE)可引起呼吸衰竭以及遗留有神经后遗症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导 致患儿死亡或致残。

发病机制

病毒经呼吸道,肠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在淋巴细胞内繁殖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患儿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通过血脑屏障侵犯脑实质及脑膜,使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局部出血性软化坏死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如何护理及观察病情?

①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监测患儿的体温、热型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评估患儿有无脱水症状,保证足够的液体量。

②预防抽搐的护理

重症脑炎患儿频繁的抽搐可能导致患儿脑细胞损害的加重,增加患儿脑疝的发生率,提高致残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记录患儿抽搐的持续时间、发生时间、频率等,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为患儿使用镇静药物控制,从而控制患儿的抽搐症状。

另外,患儿发生抽搐的时候,应该为患儿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患儿舌头被咬伤及从床上跌落。

③昏迷的患儿护理

我们要尽量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窒息误吸的发生;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保持功能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及时对患儿进行肺部听诊,轻拍患儿背部,促使其排出痰液,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观察瞳孔变化:若患儿瞳孔出现了忽大忽小、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等现象的时候,患儿多伴有脉搏慢、呼吸慢、血压升高等情况 临床多提示为脑疝 ,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在早期进行及时干预处理和抢救。

2)观察患儿呼吸形态的改变:重症脑炎昏迷患儿多数会伴随着肺部炎症、体温升高等现象,会导致患儿呼吸频率的加快,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呼吸深浅度以及呼吸节律的变化,患儿还可能发生叹气样呼吸以及潮式呼吸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患儿的脑部炎症症状加重甚至已经侵及脑干,提示患儿呼吸衰竭的发生。

3)观察患儿意识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将意识障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昏迷、昏睡 、嗜睡等五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 Glasga昏迷评分对患儿的昏迷情况进行评价,以评估患儿的意识障碍程度 ,在 Glasga昏迷评分中,主要通过患儿运动、语言、睁眼等方面来进行评分和观察。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压眶刺激法来观察患儿的反应以此来判断患儿的情况,从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应警惕是否存在脑水肿,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

⑤特殊用药护理

常用特殊用药为丙种球蛋白及甘露醇,丙种球蛋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系统的机制可能在于经病原透过血脑屏障侵入脑脊髓系统途径有关,静脉大剂量注射,可起到中和病毒作用,有效控制感染,还可控制病毒在体内复制。

此外,丙种球蛋白对惊厥也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甘露醇能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颅内压过高引起的脑水肿及抽搐症状,在用药过程中,合理评估血管情况,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及血管运行情况,注意有无外渗、红肿、疼痛等情况,可同时建立2路静脉通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穿刺率。

⑥尽早促进患儿机体功能的恢复

1)恢复脑功能:积极去除影响患儿情绪的不良因素,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患儿出现的幻觉、定向力错误的现象采取适当措施,提供保护性约束。

2)恢复肢体功能:保持肢体呈功能体位,病情稳定后及早帮助患儿逐渐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应注意循序渐进,采取保护措施。

临床常见脑炎的鉴别诊断

①病毒性脑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继而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年长儿表现为头痛、颈背疼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大多1--2周。

②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于7.8.9月份,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蚊子为传播媒介,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主,病死率高,部分遗留严重后遗症。

③肺炎支原体脑炎:病情多较重,多有呼吸道感染史。

④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小婴儿及免疫力较差者,全身性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并伴有进行性的意识改变,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等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⑤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近事记忆障碍等多灶性或弥漫性脑损害为主要表现。

⑥结核性脑炎:多有结核感染病史,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剧烈头痛、抽搐等。

参考文献:

【1】 刘春峰.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4):225-228

【2】陈亚琦.静脉使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2):146-148

【3】秦雪莲.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急重症脑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4):117-120

作 者 / 解文娟 来 源 / 华医网

华医网开设影像学习专题,帮你快速学会影像读片。全面讲解:胸部影像、颅脑影像、腹部影像、骨科影像…

本文标签: 脑炎  肺炎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