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割坏店内香蕉,这位妈妈的做法太赞了!教育“熊孩子”,这三点至关重要!

更新时间:2022-09-19 10:08:02作者:智慧百科

“熊孩子”割坏店内香蕉,这位妈妈的做法太赞了!教育“熊孩子”,这三点至关重要!

昨日(9月18日)

#男孩割坏店内香蕉妈妈斥责全买致歉#

冲上微博热搜


事情的经过是

李女士在店里买水果

一转头发现

4岁的儿子将摊位上的香蕉砍成好几截

看影响了正常售卖

她立即引导孩子给老板道歉

接着买下了全部割坏的香蕉


这位妈妈告诉记者

她第一时间就觉得孩子行为是不对的

道歉后除了买下割坏的水果

孩子做错事就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不能让老板亏钱


网友对于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纷纷点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终身的老师

父母不同的教育风格

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

不少家长认为

孩子还小

等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还有家长反映

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家里的“熊孩子”

@家长们

教育“熊孩子”

这三点至关重要

正面管教

如今,很多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全家人时时刻刻围绕着孩子转。

这样密不透风的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居高临下的错觉。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惯“坏”了。

曾看过这样一个“熊孩子”的故事。

有位姓廖的女士把车停在地下车库,不料,车身四面竟被刮花了好几处。

查看监控后,她才发现是个小孩拿刀弄的。

廖女士把车开去维修,4S店报价9600元,她向孩子父母协商赔2000,对方却迟迟不肯转账。

她打电话给孩子父母,反而遭到父母狂怼,一口一句:“孩子小,不懂事。”


家长的态度,反映着孩子的教养。

父母一个劲儿袒护孩子,只会让孩子黑白不分,在调皮捣蛋的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迫于舆论压力,这对父母和孩子一起公开道歉,赔了1万块钱,为自己的随性妄为付出代价。

一味迁就孩子,终会害了孩子;只有及时管教,孩子才会成器。

父母的“狠心”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良药,虽然苦口,却能让病痊愈。

正确引导

电影《少年的你》中,“熊孩子”魏莱一直欺凌同学,当胡小蝶因为不堪其凌辱而跳楼自杀之后,警察找到魏莱妈妈,可她却不以为然地说:“那个孩子心里压力太大了吧?那也不能跳楼啊!我们家孩子是不会这样的,你们误会了。”

本来应该站出来引导魏莱认识错误、迷途知返的妈妈,反而无视和袒护她,导致魏莱更加肆无忌惮,转而欺负陈念,以致被陈念失手杀死。

她的妈妈在该出手教育的时候没有出手,反而是亲手把魏莱往错误的深渊又推了一把。

同样是热播电影里的“熊孩子”,《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里,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两兄弟,却幸运地在悬崖边被拉了回来。

他们离家出走,偷东西,坐牢房,依然不知悔改,让年迈的大伯头痛不已,无计可施的他只好找李叔帮忙。

李叔把两个“熊孩子”带回家,看到他们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先是给他们吃的,换洗衣物,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但是他俩却上演了“东郭先生和狼”——吃饱穿暖之后偷了李叔家的钱意欲潜逃。

当警察赶来把他们拿下,准备秉公办理的时候,李叔却站出来说:“这钱是我给他们的,不是他们偷的。”

兄弟俩虽然恩将仇报,李叔却教会他们以德报怨,他们冰冷的心开始解冻。浪子回头难得,更难得的是,他们遇到了李叔这个拼尽全力召唤浪子回头的人。

孩子小时候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及时管教。如果错过成长期,将来想管也管不了了,发现小错误时父母及时制止,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避免养成真正的“熊孩子”。

切忌“情绪化管教”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情绪化育儿”带给孩子的伤害,只是做了父母之后,通常都会发现,用情绪管孩子有时真的是一个“法宝”。

遗憾的是,孩子的情绪理解能力,往往容易在情绪化管教中被“消极”训练。

孩子调皮犯错,难道不该生气吗?孩子不该是看到我们生气就立马停止错误的行为吗?

是,这些都没错,养育倦怠当然也是真实存在的,没有谁可以做完美的父母。

但正如《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中所说的,“如果一个家庭败在了情绪宣泄上,那无论在其他地方赢得多胜利,在孩子内心世界建设这一件事上,都是极大的失败。”

所以,也许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小小的事,避免这样的“失败”:

进门前晃晃头 ,试着用一个小小的“仪式”甩掉工作中的感受,换个身份回家面对孩子和家人;

承认自己对孩子的一些事并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兴趣,而不是用情绪遮掩自己的真实意图 ;

暂时离开和孩子共处的环境 ,缓释“融合焦虑”;

如果出现了情绪化状态,还需要向孩子有所说明 。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

做好孩子的领路人

本文来源|综合自微博@白鹿视频、中国教育报、读书有范(ID:dushu259)、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等

责任编辑|王佳实

本文标签: 香蕉  育儿  李叔  老师  刘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