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复学不到1个月,抑郁、双相孩子黑白颠倒、自我封闭,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2-08-08 15:06:32作者:佚名

离复学不到1个月,抑郁、双相孩子黑白颠倒、自我封闭,怎么办?

本文字数约:5467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先做好这两个心理准备

02、改善亲子关系,再跟孩子谈“复学”

03、这个办法可缓解上学焦虑和恐惧

04、如果复学还是不顺利怎么办?

01、父母先做好这两个心理准备

我们多次在文章里说过,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主要根源是病理性记忆,尤其是患者从小到大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得不到修复,患者很难真正走向康复,严重时不得不休学。

那如果孩子休学后,出现了这篇文章标题里说的情况,眼看快要复学了,他们还毫无积极的表现,几乎整天在房间里睡觉、刷手机、玩游戏,也不跟别人交流,这说明孩子还有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没得到修复,亲子关系仍然不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父母要先调整好两个心态,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父母自己的心态:

第一,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这次复学有可能失败,而且可能性还不低。父母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说不定到了9月孩子就能面对并能够上学了,这种可能不是没有,但概率很低;

而且就算真的能上学,后面往往还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复学后病情反而加重,复诊时孩子的诊断由原来的“抑郁症”变为“双相障碍”。

第二,父母千万不要觉得这次可能会复学失败,就更加躺平。实际上,复学这一关作为孩子康复效果的“试金石”,暴露出来问题后,我们更应该积极面对,尽快解决,比如通过自我家庭治疗修复孩子遭受过的来自于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现在还有不到1个月,那我们就利用好这段时间,能改善多少是多少,让情况尽量有所缓解。即使1个月内的改善程度有限,但至少我们父母真正掌握、理解了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往正确的方向走,努力的方向正确了,“慢也是快”。否则,努力的方向错了,越努力越麻烦,南辕北辙。

如果这次复学真的失败了,那我们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也不至于太难接受,接着可以再休学1年。只要父母愿意付出努力,掌握科学的方法,第2年孩子能成功复学、真正走向康复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不然的话,如果第2年还是复学失败,孩子可能会面临被取消学籍的风险,而且孩子两次承受巨大打击,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如果有的孩子已经是第2次尝试复学,那就非常危险了。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并最好找学校、老师了解下,如果孩子再次复学失败了,会面临什么结果和选择,比如学籍能不能保留,升学考试能不能参加,还有哪些路径可以走等等。多去了解相关信息,才更有可能免于恐惧。

父母做好以上的心理准备后,然后下面再谈做法,既然要行动起来、要面对,那具体怎么做?

02、改善亲子关系,再跟孩子谈“复学”

父母先判断一下孩子大致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第一种,父母根本没法跟孩子谈复学,甚至一说“学习”两个字,孩子的反应就很大,甚至马上就情绪爆发,比如愤怒地指责父母,“你们整天说学习学习,就知道让我学习,在你们眼里,难道我就是个学习工具吗?!”

有的父母可能也被激怒了,亲子之间发生剧烈争吵,甚至可能动手打起来,这会导致病情恶化。有的父母则相对理性一些,马上就不敢说话了。总之,复学的话题根本无法展开,孩子拒绝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属于这种情况,说明在休学这段时间里,父母没有足够的意识去修复孩子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亲子关系还是僵化、恶劣,孩子的病情还是很严重。

有的父母可能都还没搞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双相障碍,以为只要吃药就行了;甚至有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不是病了,而是叛逆、不上进、不听话。

如果父母还是继续这样下去,孩子复学失败、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几率很高。

第二种,父母跟孩子说起复学时,孩子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但不做声,装作没听见,或者只是“嗯”“哦”几声,没啥反应,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听进去。

这意味着亲子关系有一定的修复,孩子起码对父母没有明显敌对,但仍然不愿意跟父母有太多交流,尤其是涉及到孩子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第三种,孩子能跟父母谈“复学”的事,但他们态度不耐烦,总是说“这不是还有1个月吗,到时再说吧”,接着就闪了或者打游戏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亲子关系明显比第二种更好一些,但仍不够良好,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点敷衍、拖延。

第二种和第三种孩子虽然没有明确拒绝复学,但显而易见,他们对复学也是很焦虑的,缺乏信心,不想面对。其中,第二种孩子对学校的焦虑程度可能更高,甚至不排除达到“校园恐惧症”的地步。

我们能够理解,孩子以上这些态度可能会让父母很失望,甚至愤怒。但父母也要意识到,在亲子关系还不够良好的时候,孩子几乎不可能理性、深入地跟父母谈“复学”这件事。

所以,父母这时候要赶紧做的是学习高效的、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学习障碍”相关的,并尽快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深入了解孩子为什么跟父母如此疏远,并想办法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这相当于有效的自助家庭治疗,不但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病情,还有助于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改善后,能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复学的事。

至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甚至能够跟孩子谈“复学”的事情?我们以前写过不少文章。简单来说是父母要意识到,孩子之所以得病了,背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另外一部分创伤主要来源于学校,这也是“学习障碍”的根源所在。

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父母要有意识地回忆、寻找,留意孩子对父母表示不满时说的话,从中发现自己可能对孩子造成过哪些心理创伤。然后最好向孩子真诚地道歉,并持之以恒地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如果通过父母的努力,在复学之前,亲子关系明显改善了,双方能好好说话了,那自然最好,父母可以跟孩子深入沟通复学事宜,并开始做一些准备。具体的沟通内容和准备,下文会继续分析。

可如果在复学之前,亲子关系的改善还不明显,孩子还是不想谈、沉默、推托,那父母要注意了,不要三番四次、隔三差五就跟孩子提复学的事,孩子只会更加反感、抵触。父母催得越紧,孩子就越躲,甚至容易激发矛盾。

这时,父母可以用适当的、诚恳的方式告诉孩子,对于下一步到底怎么走,孩子有自主选择权,但不同的选择背后有不同的结果;并告诉孩子,当孩子想跟父母谈一谈的时候,随时欢迎来找父母。

把信息传达到以后,父母就继续努力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并不要总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问复学的事了,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责任。

当然,虽然父母嘴上是这么说,但先不管孩子是否真的能够复学,父母背地里还是要积极做些准备的,尤其复学后涉及到转学的情况。比如提前跟新的班主任充分沟通,争取得到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和照顾,如果涉及到转学的话,相关的手续、流程也要办好等等。

如果直到开学了孩子还是不愿面对,开学那天也坚决不去上学,父母千万不要逼迫,否则很容易恶化亲子关系,导致病情加重。这说明亲子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然后父母再找机会跟孩子深入沟通。

03、这个办法可缓解上学焦虑和恐惧

那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明显改善了,这往往意味着孩子的情绪已经稳定多了。这时,父母寻找孩子比较放松、甚至愉悦的时候,利用“共情、倾听、积极引导”良性沟通三步曲,跟孩子谈复学的事。

比如,孩子现在对复学有什么感受?

如果感到纠结、害怕、甚至恐惧,为什么?如何缓解?

上面我们提及,有的孩子可能对上学有严重的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的地步。精神科大夫可能会诊断为“校园焦虑症”甚至“校园恐惧症”。但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属于严重的“学习障碍”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父母最好积极掌握关于“学习障碍”的知识,了解孩子为什么对学校、学习那么焦虑、恐惧,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我们的“晴日知识课堂”里,有专门的“学习障碍”专栏)

比如,是以前在人际关系上遭到过心理伤害,害怕跟同学老师相处?还是担心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影响学习状态?

是觉得自己落下了很多知识,复学了会学得很痛苦,还会被人瞧不起?还是孩子也想不到原因,总之就是一学习就烦躁、坐不住?

这些具体的情况和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要尽可能去弄明白,对孩子积极引导,并与孩子一起面对,尽可能想办法修复和解决。

如果经过父母的积极引导,孩子愿意面对这种恐惧了,父母可借助一些行为疗法的技巧,逐步降低孩子对于学校的恐惧。比如复学前先带到学校周边走一走,一次次地逐渐接近校门。

如果孩子在离学校大概500米左右就紧张害怕了,那就停止,然后引导孩子放松,并给孩子一个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认可孩子做出了努力,对比起以前的自我封闭,现在愿意走出来,明显有进步了。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然后下一次,孩子可能可以走到离学校门口400米的地方,接着是300米,200米,慢慢地克服焦虑甚至恐惧。每一次都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有助于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孩子走到校门口也不那么恐惧了,这可以说是个巨大的突破,值得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认可!

还有,复学前,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学习行为、情景结合起来,这非常有利于降低学习时的恐惧和焦虑,甚至有可能塑造出高效的学习状态。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先想办法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放松、愉悦,比如跟孩子一起从事有趣的活动,谈些开心的事。如果父母学过简单的催眠放松训练的,也可以对孩子实施,当然,前提是孩子乐意接受。

当孩子感受到放松、愉悦情绪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闭眼想象踏进校门、走进教室、专心听课、跟老师和同学交谈时的情景。同样的,如果孩子感觉紧张恐惧了,那就及时停下,舒缓心情,并及时给自己一个自我肯定。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甚至可以在调动起放松、愉悦情绪后,在家里适当看看课本、自习一下,能学多少是多少,感觉难受了就停下,并及时自我肯定。

可能有的父母觉得这很难,有的可能觉得,这能有用吗?

如果觉得难的话,有可能是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还不够亲密,父母跟孩子一起行动时感到别扭、不自在。希望父母能继续改善亲子关系,亲子之间互相说说笑笑打打气,拿出打游戏里的boss的心态来挑战这件事。

至于是否有用,其实孩子对于上学、学校的恐惧,是遭受了与学校、学习相关叠加性心理创伤后,形成了病理性条件反射,一接触到就害怕、退缩,相当于俗语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那我们除了尽可能找到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尽力去解决、修复以外,还可以借助以上的方式,逐渐将正性情绪体验与学习、学校结合起来,抵消旧的恐惧性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如果经过上面的方法,孩子对上学的恐惧大大减弱,只是有一些焦虑的话,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复学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正常人那么久不上学,重新回到学校总会有些紧张,何况是还在康复期的孩子?

而且,这种方式不只是复学前能用,复学后仍能一直强化、练习,不断加强学习时的放松和愉悦情绪。如果孩子对学习情境不但不紧张,反而渐渐感到愉悦、开心、期待的话,那学习效率肯定大增,初步建立了高效的学习状态,也就因祸得福了。

04、如果复学还是不顺利怎么办?

除了上面方法之外,以下还需要补充一些要点。

第一,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这次复学仍有可能失败,可是以后还有很多赶超的机会。

虽然我们开始面对问题后,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了,但毕竟是从1个月前开始准备的,时间有限。所以,孩子面对真实的学校环境时,仍然有可能感到非常焦虑、恐惧,难以坚持,复学失败。

这固然是一个挫折,但这更加提醒了我们,疾病和学习障碍背后还有很多根源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继续用科学的方式积极面对、解决,不要懊恼于暂时的落后,下一次尝试复学时会更容易成功,康复会更快。

就算真的被取消了所谓的学籍,只要我们逐渐具备学习能力和意识,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提升学历的方式,哪怕初中辍学都能通过自学考试读到大学本科,甚至考研。

第二,到了真正开学那天,父母格外留心,采取科学的应对方式。

比如,如果孩子没有强烈的拒绝和反对,没有跟父母发生剧烈冲突,只是行动有些拖拉、不情愿,嘴上说几句“还是有点害怕”“要是能不去就好了”的话,父母也无须一下子就答应孩子可以不去。

父母可以与孩子共情,“咱那么久没上学了,还处于走在康复的过程呢,有些焦虑紧张、想退缩是正常的,但你做了那么多准备了,进步也很大,我们还是尝试一下”。

总之,父母不要强势逼迫,也不要不耐烦地催孩子,而是温和地鼓励,哄一哄、劝一劝,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推力。如果孩子最后能走进校门,这是非常大的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地闹着说不去,或者到校门口后呼吸急促、脸色发白,甚至怕得几近昏厥,出现惊恐发作的话,那上学行为最好及时停止,父母千万不要逼孩子,先在家继续休息,暴露出来背后的创伤,要想办法缓解一下,后续待孩子情绪平稳了,可以再次尝试。

第三,如果孩子真的成功复学了,这值得庆贺,但前期要降低期待,复学后孩子不时需要请假,上课容易走神,作业和考试不能完全胜任,这都是非常常见的。

家长一定要预见到这一点,不要想着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能恢复患病前的状态,要允许孩子感觉难受时回家休息。

同时,家长也引导孩子不要操之过急。对比起整天待在家里,我们哪怕1周能在学校里学1、2天,也是巨大的突破了,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肯定,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

当然,除了今天这篇文章谈到的内容以外,孩子在复学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其他难题,我们后续会持续推出“复学”专栏文章,提供更多分析和建议。也欢迎大家评论或留言,把关心的复学话题告诉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尽快回到校园,回到成长的轨道上去。

本文标签: 休学  转学  亲子关系  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