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锡安到永恒之城 地下世界为何这么吸引人

更新时间:2022-06-17 11:00:32作者:佚名

从锡安到永恒之城 地下世界为何这么吸引人

人类似乎对更遥远的事物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出于“山就在那”的探索精神,人类的脚步登上了月亮,发射的造物飞到了太阳系的外缘,窥视的目光穿越了百亿光年,但对于脚下土地的挖掘,却只有浅浅的12公里。


人类对地下世界的探索还很浅薄,这当然不是因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疏忽,只是因为,“在地上打洞”这件小事,可一点都不比发射卫星简单。

早在17世纪,欧洲学者阿塔纳修斯就通过观测维苏威火山口,将地下世界描述为了充满孔洞与通道的结构,然后把充满烈火的地心定义为了自己心中的地狱。这个朴素且充满臆想的荒诞地球结构模型,显然无法说服所有人,对矿山和水井的日常作业也证明了先哲理论的错误。只是超深钻探方面的技术缺失,让人类长久以来对地球结构的认知,只能靠着地震时的短暂回波来“隔靴搔痒”。


20世纪,石油的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让钻井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二战后北华两大意识形态集团的科技较量,也让超深钻探像“星球大战”一样有了政治宣传上的重要意义。于是,众多由美苏两超级大国牵头,不计工本的“地心探索项目”,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深孔”,和衍射着特殊年代光辉的工业奇迹。

在高中地理课上没溜号的同学应该还记得,目前公认的地球结构模型,将脚下的大地分成了地壳、地幔与内外核四个部分,其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被称为莫霍界面。而当时的众多超深钻探计划,就基本以达到莫霍界面为目标,属于是地质领域的“先入咸阳者王”了。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率先出手,在水下3300多米的太平洋底开启了“莫霍钻探计划”,意图通过旁门左道来一睹地幔的芳容。但是,这种不讲武德的做法并没有收获奇效,到1966年,合众国的钻头只向下掘进了315米,就因为重大技术难题花光了经费,项目只能草草终止。

没有大洋入海口的苏联人,只能老实在大陆地壳上做文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在大陆地壳上打出了十数个深孔和科学超深井,并且凭借苏联黑科技和勤劳朴实精神,把这个项目一直坚持到了1994年。项目缔造了垂直深度达12226m的科拉超深井,并牢牢霸占了“世界最深钻孔”这个记录数十年。但就算是这样的工业奇迹,对于40km厚度的大陆地壳而言,钻穿也还是望尘莫及。


在科拉超深井的极限深度,苏联黑科技也遇到了技术难题。超过150摄氏度的高温大幅降低了钻头的使用寿命,地壳深处可塑性极强的岩石在钻头撤出后又会疾速封堵钻孔。在项目团队一筹莫展,准备想出解决方案后再重启作业时,红色巨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苏联解体后,科拉超深井只能像一大票科研计划一样“中道崩殂”,科研人员在井口安装了一个不起眼的封盖,然后在上面歪歪扭扭写上“12226m”的标文,成为红色巨人无数个墓碑中没那么特殊的一个。


科拉超深井钻探计划寄了,但是后世对于该项目终止的原因却众说纷纭,传的神乎其神。在营销号口中,这根12公里的钻孔成了“地狱之门”,不仅能从中听到人类的哀嚎,还有带着双翼的黑色生物飞出。

然而关于科拉超深钻井的所有怪谈,来源都是项目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的愚人节玩笑。真实的钻孔不仅只有半个人不到的口径,而且很可能早已被底层身处涌出的泥浆堵死,就算真有什么黑色右翼生物飞出,大概也只会收到由AK-74带来的“热烈欢迎”。


不管现实世界人类对地心的探索有多不顺利,文艺作品对地下世界的幻想可从未停止。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地心游记》里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地下世界,不仅有能发出荧光的微生物充当向导,地下温暖的环境还让恐龙、三叶虫这些地面早已灭绝的远古生物得以幸存。


《流浪地球》中的人类,为了逃过地表的严寒,在地下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地下城,他们用地热培植作物,拿孢子蓄养蚯蚓,以全息投影模拟蓝天,然后把向下深挖掘出的岩石填进重元素聚变发动机。《黑客帝国》里逃出母体的人类,也将锡安建到了地心,让源源不断的地热成为反抗军最忠实的助力。

地下世界就像是网络游戏中的副本,悠长而昏暗的通道则是它的加载界面,不同于幽邃的深空和蔚蓝的大洋,由裂隙、通道串联起的一个个地下洞窟可以拥有迥异洞外世界的画风。就像褪色者从希芙拉河入口井那长长的电梯进入地下世界时看到的那样,满天星斗和广阔的水体替代了数十秒前雾气丛生的森林,场景美术主题的极速切换震撼了所有玩家的内心,却不会让人感到突兀与不适。


在《逆水寒》的四周年资料片中,这款国产MMO也凿穿了大漠广阔的地表,打造出了自己的地下世界。

《逆水寒》中的地下世界“姑墨古城”,原本是大漠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靠着天赐的宝石矿脉,建造起了雄伟的城池和直通苍穹的百层高塔。但古老帝国的幻梦,最终却被一场旷世天灾毁灭,国度不复往日辉煌,城市和高塔也随着地裂沉入地下深处。


在新版本中,随着玩家对地下世界探索的逐步深入,这座“向下掘地五百米,开拓近百层,濒临万丈渊薮”的失落古城也将全面展现在玩家眼前。幽暗的地底和姑墨城肃穆的宗教氛围,替代了之前大漠的黄沙蔽日,来自异域的建筑风格,也让《逆水寒》的地下世界充满了诡异和怪诞的氛围。


新流派“荒羽”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下诞生的,他们大多患有重疾,靠着地底生长的稀有药草苟活性命,他们手持奇门兵器,身怀迅捷与凌厉并存的奇异武功。至于这帮“地底人”这次冲出地表、重返江湖到底意欲何为却无人知晓,只待各位侠客到时亲赴地下世界一探究竟。


总结:

不管是在幻想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未知的探索。如今,俄罗斯的Z44油井已经突破了过去科拉超深井的极限深度,继续向下掘进了一百多米。尽管距离莫霍界面那诱人的“应许之地”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人类的想象力和进取心却永无边界。

也许有一天,当镶嵌着金刚石的钻头击穿那层分界面时,我们会发现,在那沸滚着的岩浆之海中,真的生活着种植蘑菇、蓄养昆虫的“地底人”。


本文标签: 地下世界  地幔  地壳  地心  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