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具体什么情况?象群为何一路北上?

更新时间:2022-03-16 01:21:11作者:佚名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具体什么情况?象群为何一路北上?

很多动物都有季节性的迁徙,比如大雁会出现南飞的情况,近日云南地区出现了象群迁徙北上的现象引发许多网友的关注。那么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具体什么情况?象群为何一路北上?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

一、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具体什么情况?

据昆明日报消息,6月2日21时55分,北迁野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有现场人士距离象群仅两三百米远。国内媒体最新报道称,6月3日16时许,象群出现在老江河村与料草坝村之间的山坳里,肉眼可见至少9头大象,数头在田间踩踏。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组织渣土车围堵,并通过在路边放置脸盆、玉米秸秆等将大象从山坳里引出。现场人士介绍,在渣土车所在的宝夕公路上,一路放置有装满水的脸盆和玉米秸秆,“通过这些把大象往南边老江河村引。”16时15分左右,现场下起一场阵雨,目前已停歇。近日参与堵象的车队司机表示,已连续工作四天,大家吃住在车上,值守时能听到大象的声音。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

二、象群为何一路北上?

1、寻找“适宜”的栖息地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野象保护区周围的林地逐渐被甘蔗地、橡胶地、香蕉地、玉米地等所取代,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亚洲象的栖息空间越来越小,人与野象活动的重叠区域越来越大,这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部分亚洲象群外出寻找新的栖息地。

2、寻找食物而“迷了路”

亚洲野象的主要食物为草、树叶、树皮,在食物或者水源匮乏时,它们会长途跋涉外出觅食,像甘蔗、香蕉、玉米都是它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食物”和“天敌”是影响动物迁徙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对于亚洲象来说,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因此,很大的可能就是野象外出觅食时“迷路了”。野象位虽然记忆力很强、听觉也很灵敏,但是要找到上百公里外的“家”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3、受了惊吓

当大象受惊吓时会漫无目的地迁移,如果象群是在快速移动、显得“慌乱”而没有一点安全感,有时候还不时发出“阵阵哀鸣”时,就说明大象受到了惊吓。野象们因“觅食”而闯入陌生的领地,而这些还是被人类“占领”了的地方,在与各种人或者汽车等交通工具相遇时,就更容易受到惊吓,受惊的大象们便会更加四处乱窜,漫无目的地寻找它们的栖息地。

象群走出昆明密林在田间踩踏

综上所述,这次象群东移北上行为的原因包含很多因素,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了解。

本文标签: 象群  走出  昆明  密林  田间  踩踏  具体  什么  情况  

为您推荐

如何养鸳鸯鸭,如何养鸳鸯鸭视频教程

1、养殖场选址与建设鸳鸯鸭的养殖场最好是选择地势高燥,但整体平坦的地区,土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这样有利于排水,保持养殖场的干燥。养殖场建设的方位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冬暖夏凉,对养殖也更有利。还有就是鸭舍的通透性要好,内设控

2022-12-04 13:51

肉鸭出栏前如何增重 肉鸭出栏前7天如何增重

鸭子出栏前的增重很重要,如何才能让鸭子在出栏前能快速的增肥呢?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式,即安全又有效果。1、少吃多餐正常的养殖鸭子一般是一日三餐,每次让鸭子吃到不吃了才会停止,随后就要鸭子自己去消化了。出栏

2022-12-04 13:51

常见的黄茶品种有哪些 黄茶有哪几种品种

黄茶是我们常见的茶叶之一,也是我国六大类茶叶中的一种。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其特点是“黄汤黄叶”,核心工艺是闷堆渥黄,在绿茶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的步骤,有的在揉捻之前,有的在揉捻后,有的在初次烘干之后,有的在二次烘干之后。

2022-12-04 13:51

番鸭换羽期管理技术 肉鸭第二次换羽期要注意什么

1、换羽时间番鸭一般有2个产蛋期,当第一个产蛋期结束后,番鸭就会自然的进入换羽期,这个时期要历经三月之久,之后才能慢慢的恢复产蛋,这个时间段一般在立秋后至冬季。时间不定且较长,所以会采取人工强制换羽方法,使其换羽整齐集中

2022-12-04 13:51

油麦菜和生菜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怎么办

很多人都觉得油麦菜和莴笋叶的样子很像,而且味道也是非常相似的,不知道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关系,吃过的小伙伴都表示油麦菜吃起来要比莴笋更甜更嫩,那么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会怎么样?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2022-12-04 13:51

临武鸭养殖技术(临武鸭养殖电话)

1、选地建舍临武鸭的养殖场址应选择在有池塘、湖泊等地方,远离城区、工厂等嘈杂、污染的地区。然后建造鸭舍,鸭舍要由运动场、休息区、水域等区域组成。将鸭舍的高度控制在两米左右,保证良好的通透性。防止鸭舍内潮湿滋生病菌,然后运

2022-12-0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