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当天,26岁小伙在杭州找回爸爸,相拥而泣:我想了你18年

更新时间:2022-06-20 09:00:18作者:佚名

父亲节当天,26岁小伙在杭州找回爸爸,相拥而泣:我想了你18年

“爸,我想了你十八年。”


现场图

6月19日上午,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 “开放日”宣传活动现场,26岁的赵津伟终于见到了阔别18年的父亲和弟弟。

从8岁走丢之后,赵津伟就得到了杭州民政部门接力救助、培养长大,现在还成为了一名民政工作者,成了“杭州民政的孩子”。

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在救助开放日上露面了,但以往都是失望而归。

今年,借助公安DNA比对技术,市救助管理站从纷繁复杂的比对信息中抽丝剥茧,经过上百通电话的反复联系、查找、核实,终于成功找到了他的家,为他的寻亲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看到赵津伟和父亲相聚的场景,场下不少民政工作人员都流下了热泪。

因为贪玩爬上货车,

醒来已在陌生城市

“我相信爸爸一定可以找到我”


资料图

2005年1月27日,从深圳西开往上海南的K198次火车上,乘警发现了一名年约8岁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在火车上寻找其家人未果之后,将他转送到了杭州东站派出所,后来他被安排到了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生活。

这个小男孩就是小津伟,那时他已离家走失大约一年时间。


童年时期的赵津伟

“我记得当时是因为调皮,在外面玩耍时爬上了一辆货车,后来在车厢里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等我醒来时,货车已经把他拉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那天起,小津伟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乘着火车,从石家庄到了徐州,又到了南京,沿路流浪和乞讨,“我有次还被骗进了乞讨团,帮着大人乞讨赚钱,一次趁着看管的大人不注意,才跑了出来。”后来,他才来到了杭州。

他对于家的记忆很模糊。

“印象中,从家门口能看到门前的黄土坡和山峦,并且逢年过节时,村里会搭戏台唱戏,还有小孩子最喜欢的皮影。”小津伟说,自己的名字叫金伟(音),爸爸叫马凤国(音),自己还有一个孪生姐姐叫金花(音),自己的家中有土炕,基本上不吃大米,以各种面食为主食。

赵津伟为前排左二

但是,家人的体貌特征,他已经全都记不起来了。因为不确定小津伟是不是姓马,当时的他,就随着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姓,每隔一段时间他自己就会换一个,后来寻亲视频录制的时候,正好轮到了赵。

于是,赵津伟就成了他一直保留的名字。

在保护中心,小津伟得到了细致入微的照顾,不但有了栖身之地,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

虽然有了安稳的生活,但是赵津伟从未放弃寻家,“我的记忆中,在走失之前,我也曾经走丢过两次,但那两次我爸爸都找到我了,所以我相信,这一次他也一定会找到我的。

视频:赵津伟的寻亲之路

从“民政的孩子”变成“民政人”

十八年,寻亲之路从未断绝

没有放弃的,除了赵津伟,还有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寻亲团队。

根据赵津伟的描述,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团队判断他的老家应该位于石家庄以西,山西或石家庄往北。

寻亲团队联系了那一带上百个村庄和派出所,但是因为信息有限,每次联系前大家伙都是满怀希望,但次次又迎来失望。


现场图


视频截图

期间,寻亲团队也曾联系本地和当地一些媒体发布寻亲公告,受限于当时的寻亲手段,寻亲始终无果。随着科技日益发达,寻亲团队还联系了公安刑侦部门,借助公安综合研判技术多次查找,也都铩羽而归。

刚到杭州的时候,小津伟曾被一户爱心人士家庭收养,

但小学一年级上了半个学期,他就被送回了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理由是太顽皮了,大人根本管不住他。

一晃十八年过去了,赵津伟已长成一个阳光帅气的青年。

按照规定,18周岁成年后,赵津伟又到了杭州市民政局下属的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从生活到工作,杭州民政各个部门和单位就像一个养育孩子的“老母亲”,可谓操碎了心。

赵津伟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政的孩子”。

2016年4月,毕业后的赵津伟在杭州殡仪馆得到了一份工作,正式步入工作岗位,开始自食其力。

“民政的孩子长大了,也成为了一名民政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左伟说,帮赵津伟找到家,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执念。

终于,在公安DNA比对技术的支持下,好消息传来了,“在山东枣庄疑似是赵津伟的爸爸。”杭州民政部门18年从未放弃的信念中,赵津伟的身世之谜终于有了眉目。

寻亲团队抓紧核实,“首先联系到他的大伯。大伯说,家里确实有一个走失17年的孩子,我们当时就觉得没错了,大家都很激动。”

赵津伟(右)和父亲马凤国(中)、弟弟

骑着三轮摩托,卖着气球

辗转七八个省份,老父亲找了十八年

“我也找了你十八年啊。”在认亲现场,父亲马凤国和赵津伟相拥而泣,这是一个缺席了十八年的拥抱。

马凤国今年已经54岁了,皮肤黝黑,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比赵津伟小一岁的弟弟。赵津伟和父亲很像,走在路上保准能认出是一对父子。

在赵津伟走失之前,马凤国一直在家务农,“这孩子小时候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就经常去外面学拳,那天就是回来的路上走丢的。”

走丢后的几天内,马凤国跑遍了临近的几个县城,还和爱人大吵了几架,甚至后来为此离了婚。

在感觉孩子可能不在山东了,他就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往其他地区甚至省外找寻,“这些年每到农闲我就会出来找,去了安徽、山东、江苏……得有七八个省了,不能放弃。每天睡觉前都念叨,希望亲人给我托个梦,告诉我孩子在哪里。”

为了贴补路上的开支,

马凤国就沿途卖起了土特产和气球,“小孩子最喜欢气球了,想着万一津伟也来买呢。”

去年,马凤国就接到了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但是因为疫情一直没有成行,“其实那个时候虽然没有见到津伟,但我知道一定是他。”

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赵津伟说,父亲的样子终于不是模糊的了,感觉比记忆中的身影,黑了、胖了,也老了,“我已经和单位请好假,晚上就启程回山东老家。”

未来什么打算,马凤国说,看孩子自己,现在人找到了,肯定不会再走散了。

“我是杭州民政养大的,肯定会留在杭州,服务更多的人,来回报大家对我的养育之情。”赵津伟表示,名字自己也不改了,“这是杭州民政留给我的印迹。”


现场图

新闻+

兜底扶弱,十年救助近七万困难群众

除了赵津伟一家,在“开放日”宣传活动现场还有一名离家走失11年的受助人员钱某,也在等到了他的父亲。钱某于2011年6月从家中走失,2013年2月流浪至临安得到救助,因患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寻亲始终无果。2021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救助行动,送寻亲服务下基层,成功帮他找到了家人。

十年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践行“兜底、扶弱、行大爱”初心,以一项项细致暖心的服务救助困难群众68832人次,其中帮助7086名精神障碍、危重疾病等特殊疑难对象寻亲成功、找到家人,帮助返乡39386人次。

作为对流浪乞讨人员及外地在杭临时陷入困境人员开展服务的窗口单位,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于2012年被民政部评为首批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并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状、杭州市“最美办事窗口”、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

为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一体化救助合力,提升“大杭州”综合救助实力,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于2021年提出“集约化救助管理模式”概念,即以市级站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卫星站提档升级。

现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作为中心站与卫星站代表临安区救助管理站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以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张能庆公益服务站为代表的社会公益组织来到现场,组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公益联盟,共同搭建救助兜底保障网络。现场还举办了救助急先锋颁奖仪式,为来自公安、医院、铁路等兄弟单位的7名救助急先锋颁奖,感谢他们日以继夜、辛勤耕耘的付出。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潘辉 浙江新闻

本文标签: 杭州  相拥而泣  福利院  管理站  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