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职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关键要加大经费投入

更新时间:2022-10-24 12:30:28作者:智慧百科

教育部要求职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关键要加大经费投入

“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教师企业实践时长每年不少于1个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教育部日前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建设方案和要求,明确各地职校应着力打造一批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支撑。

教育部提出,创新团队成员应包括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成员构成要充分考虑职称、年龄、专业等因素,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调整比例不应超过30%。创新团队负责人应为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的教改经验,不得随意更换。

各职校应提高创新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利用企业实践基地和对口企业,鼓励教师参与技能培训、兼职锻炼、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企业实习,每年累计时长不少于1个月,且尽量连续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团队教师应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优质课程等资源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

教育部鼓励创新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途径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在考核评价、职称晋升、“双师型”教师认定等个人发展,以及学历提升、境内外访学研修等专业发展方面,将参与创新团队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各校还要建立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偏离目标任务、建设效果较差的动态调整,不达标的视情取消项目承担资格。

增加“双师型”教师,关键在经费投入

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办好职业教育,从全世界范围看,需要投入的经费是普通教育的三倍,因为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需要实习实训场地,要进行产教融合,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却连普通教育的投入水平都没有达到,这就是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要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大投入。发达国家各地区为何重视职业教育?道理很简单,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当然应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可我国很多地方,把培养当地学生上名校作为教育政绩,在意这一面子,可对于投身当地建设的职业技能人才却不重视,这是严重的教育发展观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