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急眼了:明年开始大规模囤积弹药,准备与解放军打持久战

更新时间:2022-09-11 08:40:21作者:佚名

台军急眼了:明年开始大规模囤积弹药,准备与解放军打持久战

老司机几天前提到,美国总结俄乌冲突的经验时就注意到,弹药储备不足已经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弱点,由此甚至影响到未来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眼看美军多年积攒的弹药基本都送到乌克兰,恐怕难以满足台湾的需要。

对此,台湾方面也急眼了。



台媒报道截图

台湾《联合报》10日称,台“国防部”列出的明年预算约4151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作业维持预算创新高,高达1337亿元,比今年的1069亿增加268亿元,增幅为25%。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揭仲认为,台军大幅提升战备弹药与装备存量,并补充缺装,明显是为因应在外援可能断绝下,“让台湾本岛地面可持久进行防卫战”。

揭仲分析称,台军预备大量采购各种传统弹药,以增加战备弹药存量;且地面部队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缺装补充;此外,台湾海空军为应付解放军在台湾周边海空域的活动,导致零附件采购预算也大量增加。

据介绍,台军海陆空的通用性弹药,统一由台“陆军司令部”编列预算采购,在明年的“战备弹药及教育训练用弹药购置”部分就编列近80亿元,相当于今年(21亿)的4倍。



新增弹药包括“云豹”装甲车使用的30毫米炮弹

其中台湾自制弹药部分预计开销约40亿元,主要为地面部队所需弹药,包括“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的各类弹药约8.6亿元、40毫米低速高爆穿甲弹等4类弹药约11亿元、30毫米翼稳脱壳穿甲曳光弹约4.2亿元,另外还有供单兵反装甲用的“红隼”反装甲火箭4亿元。揭仲表示,后3项明显是为了准备“国土防卫作战”。

除大量采购战备弹药,台军地面部队在明年也编列高额预算,缓减台军遭诟病已久的弊病,例如因作业维持预算长期不足,导致长期缺装。例如台“陆军司令部”在除了持续编列6亿元进行“地面部队战斗个人装具筹补”外,还新增“陆军各式零附件安全及战备存量需求”17.5亿元、“战斗个装防护头盔、战斗个装防护背心及战斗个装3级抗弹板”46亿元,堪称台军地面部队“近20年规模最大的缺装补充”。

揭仲认为,从台军明年大量采购传统战备弹药并进行大规模缺装补充,显示台军“为应付2027年台湾海峡可能的军事风险”,已调高各类弹药与装备器材的战备存量,并希望在短期内快速补足,强化台军在战时外援可能断绝的环境下,持久进行防卫战的准备。

此外,为应对解放军的频繁活动,台海空军明年也大幅增加装备零附件的采购,以因应频繁出勤造成的后勤维修压力。台“空军司令部”就在采购各型飞机、发动机、防空武器、通信装备、雷达系统、工兵装备及地面支持各型装备等所需军事装备及设施方面编列约192亿元,较今年大幅增加72亿元。其中仅F-16型机装备零附件采购就编列95亿元,几乎是今年编列数24亿元的4倍。

台军此举显然表明,岛内也意识到“一旦爆发台海冲突,美国不可靠”。但台军大量采购的这些弹药和装备性能实在有限,战术思维更是落后,想靠它们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与解放军打持久战,这到底是谁给的勇气呢?

延伸阅读

五天三次!解放军无人机接连“侵扰”,台军承认“压力倍增”

台湾“国防部”9日表示,当天又发现一架次解放军无人机跨过所谓“海峡中线”。岛内媒体10日承认,这已经是5天内解放军大中型无人机第三次“扰台”,“对台军空防造成不小压力”。



资料图

台湾“国防部”9日发布的通告称,截至当天17时,一共发现12架次解放军军机持续在台湾周边海空域活动,其中“逾越海峡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台湾“西南空域”的解放军军机6架次、军舰5艘次,包括2架歼-10战斗机、1架歼16战斗机、1架歼轰-7轰炸机、1架运-8反潜机和1架BZK-005无人机。台湾《联合报》称,“值得一提的是,继昨天1架次TB-001无人机逾越海峡中线,今天再出现另1架次BZK-005无人机。”

岛内媒体10日总结说,解放军军机持续在台湾周边空域活动,无人机也加入行列。本月5日,台“国防部”首度公布解放军无人机“扰台”,接着8日一架无人机“逾越海峡中线北段”,9日一架无人机则进入台湾“西南空域”。报道提到,“短短五天对岸无人机三度扰台,型号包含BZK-005、BZK-007和TB-001”,这些都是解放军中大型无人机,共同点是都可进行侦察和攻击任务,“对我空防造成不小压力”。



BZK-005无人机

这引起岛内的担忧——解放军是否找到了“扰台”的新办法?台湾“国防院中共政军作战所”副研究员舒孝煌就认为,解放军是“借袭扰的机会,测试无人机的远程控制以及定位精准度等”,他认为,无人机相比有人战斗机来说,操作成本比较低,“毕竟三天两头派出数十架战斗机扰台,对岸军力再强,总是有疲惫的时候,况且俄系发动机使用寿限比美方低很多,后勤维保对解放军来说也得考虑。”



资料图

且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反正台湾专家已经开始想招应对。例如台湾“国防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认为,“台湾‘中科院’也在着手开发激光防空系统,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选项,也有助于我们的防空能力的强化,同时以低成本来反制对方的武器载台,也是一个很重要不对称的手段。”

不过老司机想强调的是,不同于消费级无人机只能在数十米的高度飞行,大中型无人机飞行高度动辄在数千米以上,凭借现代红外或光学探头和导弹,不需要下降高度就可以对地面目标实施侦察或攻击。而且它们的体积更大、抗损性更好,即便美军研制的大功率激光武器,也很难对高空中的这类目标造成严重损伤。台专家设想用激光对付解放军大中型无人机,恐怕是过高估计了台湾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