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打松塔被氢气球带走的工人家属 :他腰受伤站了两夜获救

更新时间:2022-09-08 07:21:28作者:佚名

黑龙江打松塔被氢气球带走的工人家属 :他腰受伤站了两夜获救

“近50个小时,他没吃没喝地站了两夜等来了救援队。”

9月4日,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山市镇一男子打松塔时,乘坐的氢气球失控飞走一度下落不明,牵动广大网友的心。9月7日,南都记者从海林市委宣传部获悉,失联男子最终于9月6日上午在方正县辖区的山中被寻获,距离氢气球升空地已有300公里。同日,南都记者联系上当事工人的姐夫刘先生,他告诉南都记者,他的小舅子当时穿着单薄的衣服,落到大山里没吃没喝冒雨足足站了两夜,最终获救,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



视频截图

因腰部受伤无法坐下,站了两夜等来救援

刘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此前被氢气球带走的工人是他的小舅子胡泳旭,今年38岁,辽宁人。“这是他第一次坐氢气球打松塔,没想到就出事了。”刘先生回忆,9月4日早上6时许,他的小舅子和另外一名来自湖南的工友一起乘坐氢气球升空打松塔,大概1个小时后出现了意外。

“当时那个湖南工友打电话给我说球飘了,我告诉他们不要慌,我指导他们把球拉架拉开放气,放气了一段时间后,氢气球飘了八九百米,也降了四五百米,直到球落到松树尖上,我告诉他们同时抓住树头,结果那个湖南工友抓到树头成功下来了,我的小舅子抓的树头折了,球上轻了100多斤,就立马带着我小舅子飞了。”

刘先生说,在氢气球再次飞走后的一段时间,他仍能成功联系小舅子。“我告诉他继续排气,并关掉电话保存电量,等降落了发定位叫救援,然后我们就马上报警了,但此后他就一直失联,把我们急死了,一直到5日上午11时左右,他才联系我们说落地了。但因为定位不太准,救援队又花了1夜才最终找到他。”



资料图

刘先生还透露,在救援队前往救援时,还下起了雨,小舅子当时穿的衣服非常单薄,落地到山里被树枝伤到腰部,不能坐下,“50多个小时,他没吃没喝地站了两夜等来了救援队。”



资料图

飘了300多公里,当地500余人拉网搜救

9月7日,南都记者从海林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处获悉,该名工人在海林市山市镇乘氢气球打松塔时,因地面操作失误导致氢气球被放飞,工人随着氢气球一路飘到通河县境内。最后在方正县被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搜救小组寻得,距离当初氢气球升空的地方已有300多公里,目前,该名工人依旧在方正县内的医院疗伤。

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5日10时40分,警方通过手机与被困者取得联系,并指导该工人缓慢放气,氢气球已成功降落在方正县林区。由于手机定位有偏差,被困男子的准确地点尚未确定,搜救仍在继续。

9月6日上午,经过手机重新定位,发现被困男子在方正林业局万宝山林场一带,龙江森工集团方正、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干部职工、扑火队员,省公安厅林区公安局方正分局以及地方公安干警、蓝天救援队五百余人组成搜救队伍,进行接力式拉网搜救,随后成功找到被困人员。

被困男子获救后曾表示,“在林中两天夜里都下了雨,低温、饥渴、伤痛、信号中断一度让我想放弃,感谢所有人的全力救援。”他的姐夫刘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经过医生检查,他的小舅子伤到了腰椎、肋骨,以及脾内出血,目前仍在治疗,“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修养很长一段时间了。”

东北林区常见坐氢气球打松塔,意外时有发生

刘先生也是一位打松塔的工人。

他告诉南都记者,每到秋天,坐氢气球打松塔是东北林区常见的一种采集松籽的生产方式,他自16岁就开始打松塔,至今已有44年。

他介绍,松树有的高达30米,起初工人们需要穿着特制的铁鞋,徒手爬上高高的树梢,挥舞着长杆,把挂在树梢上的松塔打落到地,近年来,为了降低爬树带来的风险,不少采塔人会乘坐氢气球升空作业。“氢气球升空,下面是有三组人拉着绳子控制升降的,但怕就怕球自身质量不过关,或者下面拉绳的人有失误。相比于爬树,其实乘坐氢气球是相对安全的方式,但失误时常发生。”刘先生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并非首次有人坐氢气球打松塔发生意外。2017年8月28日,吉林省汪清县一男子乘坐氢气球打松塔,因固定气球的绳子没系好,大风将他连球带人刮到800米高空,飘行直线距离超过50公里。好在后来他自己给氢气球放气,成功迫降,最终被救。此外,2019年9月21日,吉林省汪清县两名村民乘氢气球在和盛村后山打松塔不慎飘走。后两名村民会操控氢气球,自行降落后身体无碍。

刘先生说,此次载着其小舅子出现意外的氢气球是湖南籍的工人自行购买的,服务于一林区老板。“小舅子后续的治疗还需要不少费用,但目前这个费用不知道该向谁讨,也不知道谁应该负这个责任。”刘先生对此表示无奈。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丁乐

延伸阅读:

采松塔被氢气球带走300公里后男子获救,“带血”的果子粒粒皆辛苦

9月6日9点多,经过接力营救,在黑龙江海林域内采松塔不慎被氢气球带走人员已找到。

9月4日7点30分,在黑龙江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山市经营林场施业区内,两名外来作业人员,在利用氢气球对松子采收过程中,氢气球突然失控升空。其中一人及时跳下获救,一人被氢气球带走。

9月5日10点40分,警方通过手机与被困者取得联系,并指导该工人缓慢放气,氢气球已成功降落在方正县林区。9月6日上午,成功找到被困人员,该男子除腰部有轻微伤外,状态良好。

多地曾发生类似事件

“打松塔”即摘取松树上的松子。

据知情者介绍,之前打松塔都是爬树或者震树,氢气球打松塔也是近几年新兴的。

氢气球上有操作台可以控制方向,在没风的情况下精准度较高,但遇到3级以上大风就不管用了。氢气球飘上一段时间,用完气后会缓慢降落,降落位置无法确定。

使用氢气球打松塔失联的新闻发生过多起。2017年8月,在吉林省汪清县,一男子乘坐氢气球打松塔,因固定气球的绳子没系好,大风将他连球带人刮到八百米高空,飘行直线距离超过五十公里。好在后来他自己给氢气球放气,成功迫降,最终被救。



常有采松塔人员失联

2017年9月,一名59岁的吉林集安农民来到220公里外的临江打松塔,他所乘坐的气球脱线,短短几秒后消失在迷雾中。

2019年9月21日,吉林省汪清县两名村民乘氢气球在和盛村后山打松籽不慎飘走,后安全降落。

吉林梅河口加工全球7成松子

据称,松子就是“坚果刺客”,全球松树的品种有八十多种,但能加工成为食用松子的只有几种。

一般来说只有三十年以上的松树才会结松子,加上可供采塔的松树高达十几二十米,采塔人工成本较高。因为产量少,价格居高不下。

松子很受欢迎,几乎是年货必备。据国际坚果及干果协会统计,中国是第二大松子仁消费国。2019年开始,我国松子市场就出现较大的产需缺口。2021年我国松子产量达到7.5万吨,但市场需求量却达到11万吨,产需缺口超过30%。

作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吉林省梅河口现有果仁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均产值可达30亿元。这里松子年加工量可达全国产量的80%左右,占全球产量的70%左右,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

当地松子加工产业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统计显示,2021年1-10月份,梅河口市松子加工企业进出口松子12.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18.7%,其中进口6.9亿元,增长286.1%,出口5.6亿元,增长42.4%。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不通高铁,没有机场,也不沿海沿边,却连续多年位列吉林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名,是东北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更在去年9月被批准建立省级新区梅河新区。

有人说,这是一座被松子改变命运的城市。这话当然有些夸张,实际上,梅河口市有多种产业,以松子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只是其中一种,却足见松子在这座城市的地位。

全国华山松子第一县:每年有数万人采收松塔

每到松子成熟的季节,脱粒、烘干、分拣、包装……行走在梅河口,大大小小的松子加工厂都要紧张忙碌,一箱箱处理好的松子被工人整齐码放在货架上,如小山般矗立,等待着装车发往国内外市场。

成千上万的梅河口收购商还像“候鸟”一样,到全国多地收购松子,有的年赚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四川省会东县,就少不了梅河口收购商的影子。这里是全国华山松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目前,会东县华山松种植面积为83万亩,年产华山松子达700余万斤,年产值超过1亿元。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村民采收松塔。即使是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会赶回会东采收松塔。村民多则收入两三万元,少则收入几千元,这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他们需要爬上几十米高的松树,采摘过程辛苦且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意外。

这些松塔加工成松子后,被来自东北的收购商抢购,再运到3000多公里外的吉林省梅河口市。

采收山核桃也危险,被称为“带血的果子”

松子好吃,山核桃也是许多人的美食,采收同样辛苦危险。

一人爬上几米高的树,选一处枝桠稳固的地方支撑着,小心翼翼地拿着杆子打山核桃……这是产地在丰收时常见的情景。

2010年,浙江省临安市副市长李文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山核桃主产地的临安,每年都要花很大精力对山核桃安全采摘进行宣传、管理,但事故还是不能避免。

2004年,临安共有7人在采摘山核桃过程中死亡,108人受伤;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6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而到2009年,开摘仅8天即有9人死亡。

李文钢为此痛心疾首,“可以说临安山核桃确实是‘带血’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松子、山核桃这类坚果来说,也是如此。

消费者当珍惜每颗来之不易的坚果才是。

本文标签: 氢气球  救援队  松塔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