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见电灯泡,脱口而出一句话,至今令人捧腹大笑

更新时间:2022-07-27 09:40:33作者:佚名

慈禧第一次见电灯泡,脱口而出一句话,至今令人捧腹大笑

慈禧是后宫中的“时尚达人”,却在第一次看见电灯泡时出尽了洋相,当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至今令人捧腹大笑。

那么第一个电灯泡挂在皇宫中时,究竟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慈禧当时到底说了什么话?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慈禧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影视资料图

慈禧是大清使用电灯的第一人,这还得益于李鸿章。

1888年,李鸿章斥资6000两白银,从外国商人的手中买下来一套电灯泡跟供电设备。

原本他是打算当作贡品进献给慈禧的,毕竟慈禧是个非常喜欢洋玩意儿的人,她向来对外国的照相机、汽车非常感兴趣。

这一次李鸿章非常有把握,太后见到这件新奇物件儿一定非常高兴,不过可惜,他打错了算盘。


资料图

当李鸿章上书告诉慈禧这件事时,慈禧非常生气,毕竟电灯不像照相机,拍一下就结束了,想要通电还要再宫在大肆动工安装电力设备。

慈禧觉得这件事有失风化,于是拒绝了李鸿章的要求。

不过这个时候有人坐不住了,当时打算卖给李鸿章的外国商人眼看交易要落空,他心急如焚,多方打听以后,得知慈禧身边有个叫李莲英的大太监。

这个太监非常得宠,慈禧从来不会责怪他,外国商人顿时看到了希望,于是多方疏通关系终于找到了李莲英,花了大价钱成功贿赂了他。


资料图

李莲英既然接了这个活,自然是有信心能够办好的,不过他又知道慈禧的脾气,于是他计划了一番,决定“先斩后奏”。

当时慈禧就居住在仪鸾殿,所以电灯是肯定要安装在仪鸾殿的,自古以来宫中都是点蜡烛或油灯,老佛爷一时接受不了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能悄悄给老佛爷一个惊喜,她看到后一定会喜欢的。

计划好之后,李莲英就趁着慈禧外出的时候开始动工了,当时运到西苑的这套发电装置,一台容量还不足20马力,也就是约15千瓦,可以想见电灯泡的光一定是非常昏暗的。


资料图

李莲英安排人挂满了仪鸾殿,这样才能保证通电时,整个房间里都灯火通明。

虽说老佛爷之前不允许安装电灯,但是此刻他对自己的安排非常有自信,到时候万一她看了喜欢,自己不但不会被罚,反而还会受到奖赏。

想到这里,李莲英内心就非常期待。

不一会,外出的慈禧就回来了,而当她一进入仪鸾殿之后,一眼就发现了屋子里的变化,她非常惊讶。


资料图

也正是因为接下来她问出的第一句话,让后世的人们至今都捧腹大笑。

慈禧第一次见到电灯泡时,以为自己的屋子里被挂满了茄子。

于是她生气地质问李莲英:“你为何要在殿内挂上各色不同的茄子?”

李莲英听见这话后立马下跪请罪,此时他的内心惶恐不安,生怕这次打错了算盘,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慈禧:

“老佛爷,该上灯了。”


图:仪鸾殿

慈禧此时还余气未消,她挥挥手示意李莲英上灯,李莲英连忙起来指挥后面的宫女,拉上电闸,打开了电灯的开关。

一瞬间,整个仪鸾殿被照得灯火通明,跟原来蜡烛映出来闪烁的灯光一点都不一样,并且灯泡还是五颜六色的,照得仪鸾殿五彩斑斓。

慈禧再强硬毕竟也是个女子,她第一次看到这样新奇的东西,并且还这么美丽,一下子所有的气都消了,脸上转而变成了惊喜。


资料图

她高兴地问李莲英:“这是什么东西,你挂着的这些茄子怎么一下都亮起来了?”

慈禧一问出这些话,李莲英就知道这次的事情办妥了,他立马回禀道:“回老佛爷,这是洋人用的电灯,这种电灯用起来方便,还能为您添福添寿呢。”

李莲英跟着慈禧这么久了,当然知道她爱听什么话,果然这番话一说出来,慈禧心中非常满意。

她不但重赏了李莲英,更是默认了仪鸾殿中的这番布置,慈禧成为了大清皇宫中使用电灯泡的第一人,而这也是京城中被电灯第一次照亮。


资料图

慈禧总算是明白了电灯的好处,这个洋玩意儿用起来不但亮堂方便,更没有烟,原来宫里不是点蜡烛就是点煤油灯。

煤油灯烧起来不但有烟,还有一股怪味,比起电灯这个“高科技”,简直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仪鸾殿的第一盏电灯亮了以后,慈禧就计划着在颐和园的住所也安上电灯,于是第二年,她又下令让海军衙门去外国人手里买电灯装置。

海军衙门接旨后,拿出了1万2千多两白银,在德国人的手中又买了一套更大的发电装置,安装在了颐和园耶律楚材祠南侧。


资料图

这次的发电装置足够大半个颐和园供电了,当时为了能够运营起这套供电系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电灯公所”

其实说白了,就是专门用来管理这些发电装置,给电灯供电,这一次电灯公所再次扩大,光是机器房就有68间,蒸汽发电机有3台。

这在封建王朝的后宫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高科技”在皇宫中使用,也是有一种不真实的美轮美奂之感。


图:故宫博物院藏的电灯泡

1895年,恰逢慈禧六十岁大寿,这一次英国人来拜访慈禧时,给她进献了一台发电机,慈禧非常喜爱,特意命人放在了颐和园使用。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向闭关锁国、封建固执的慈禧,竟然也能接触这么多的洋玩意儿,并且还当宝贝般喜爱。

在慈禧的带领下,整个皇宫都慢慢地亮堂起来,夜晚的后宫不再是漆黑一片,而是明亮如白昼。

只不过可惜的是,这样“张灯结彩”的日子,慈禧并没有享受多久。


资料图

很难想象,慈禧早就在乾清宫安上了科技感满满的“高级”吊灯。

八国联军闯进进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帝西逃,而她回宫时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缮宫中被破坏的电灯公所。

慈禧还是居住在颐和园中,朝中有重臣为了讨好慈禧,不但自掏腰包为她修缮电灯公所,更是专门去德国人手中又买来了更好的电灯装置。

这一次的电灯装置比之前的更加高级了,同样也是花费了12万两白银,慈禧享受着这样的现代生活,别提多恣意了。


资料图

而电灯第一次进入紫禁城是在1907年,正是因为慈禧的促成,才让紫禁城中也开始了灯火通明。

1907年底,慈禧计划回到紫禁城,不过在新年之前,她还是希望能够将紫禁城中的电灯装置都安排妥当。

于是下了一道懿旨,让电灯公所立即在紫禁城择房间安装电力机器,务必要年前备齐。

就这样,电灯进入了紫禁城,内务府也非常能干,还将紫禁城中的电力规模扩大了不少,不过这样的“神仙日子”慈禧并没有享受多久。


资料图

就在这一年,慈禧与光绪帝双双崩逝,大清王朝进一步崩塌了。

而在紫禁城中的电灯设备,并没有就此停止扩大,因为人人都享受到了电灯带来的便利,于是隆裕太后做主,将整个内廷都扩充安装上电灯。

此时的电灯泡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些昏暗的灯泡了,宫中早就有了华丽的水晶吊灯,电灯开关一打开,整个殿中都能被照得亮如白昼。


图:乾清宫吊灯

尽管那时已经是二十世纪初了,但是电灯泡是个非常奢侈的物件,普通的百姓根本用不起。

根据一些档案记载,除了购买电灯装置时的十几万两,户部每年还要拨款6万两白银,用于电灯设备的维修。

电灯公所光是负责供电的官员跟工匠就有40名,普通人家不可能有这样的财力去使用电灯的,所以那时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亲眼见过电灯的样子。

时至今日,电灯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遍布全中国,有意思的是,如今在慈禧颐和园的寝宫——乐寿堂中,她命人安装的五彩玻璃水晶吊灯还完好无损。


资料图

这盏吊灯的样子即使放在今天看,也是非常流行豪华的,可以想见,在大清年代的这些电力设备,与封建陈旧的思维有了一种奇妙的交织。

而慈禧太后当初将电灯叫做“茄子”,虽然令人捧腹大笑,但是这对她来说毕竟是新事物,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本文标签: 慈禧  电灯泡  李进喜  李鸿章  光绪